单向度的人

 Created: 2021-08-27 23:04 Modified: 2022-02-09 15:22

 

0x00 序言

新左派之父——马库色[马尔库塞]的一本经典著作,以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哲学思想来启发和激励人们批判性思维的一本著作。

由于我看的是台本书,繁体字的一些词汇比较难懂,所以我也没有完全读懂,看懂了大概意思。

0x01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也可以译为单面的、单维的。反义词就是多相度的、多维度的。

要理解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先理解什么是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人

多相度的人是指思想自由的人,具有多维思考能力的人,或者说是具有否定性、批判性的人。

多相度的人可以自由的,不受秩序的限制,不认为存在即使合理(对现实事物有否定性的思考)不满足于现实的虚假的幸福,会去追寻更真实的幸福。

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人是指思想是单一的,只会单向思考的,不具有否定性、不具有批判性的人。他们是被思想禁锢的,他们思想中不具有否定性,认为存在即使合理。因为不具有批判性,他们对于现实的秩序是满足的,即使这种满足是虚假的,他们也认为是合理的,他们不会去寻找更为真实的幸福。所以他们是不自由的人,他们的幸福是秩序所确定的。

单向度的人没有批判性,他们看不到现实中的矛盾,所以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成为自我禁锢的不自由的人。

0x02 如何造就单向度的人

核心

造就单向度的人的核心是让他们对现实的秩序感到满足,为他们提供虚假的幸福感,从而丧失对现实秩序的批判性。

机制

机制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活方式的统一性、二是审美活动的平庸化、三是语言的封闭化

我个人觉得后两个可以合并成符号系统的封闭化。

一 生活方式的统一化

这是一种模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界限,使被统治者失去被批判的对象。

如果一个工人与他的老板欣赏同一个电视节目、浏览同一圣地、如果一个打字员打扮的和他雇主的女儿同样漂亮、如果黑人拥有一辆凯迪拉克汽车、如果他们都阅读同一种报纸,那么这种同化并不标志着阶级的消失,而是标志者现存制度下的全部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秩序的需要和满足。

这样的社会看上去人人平等的,但阶级矛盾并没有消失,它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着。

马尔库说:发达社会的奴隶是受抬举的奴隶,但他们一样是奴隶。

二 审美活动的平庸化

用平庸化的审美让人们失去想象力,在艺术平庸化之后,艺术本身就失去了艺术远超正常生活的独特性,这样的艺术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如果高雅音乐、那些艺术家绝美的画作批量的导入到你的手机里,你就会在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中失去欣赏的能力,批量的廉价的艺术会使你丧失思考艺术品本身独特性。这回使你丧失想象力、丧失多维思考的能力。

在人们追求名牌、奢侈品的时候便会陷入这种陷阱之中。对于物品的价值与实用性不做思考而只是一味的追求,他们认为拥有了和资本家一样的名牌包包、奢侈品,他们就幸福了,甘愿为此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在他们不能负担得起的时候反而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不会对这种虚假的秩序做批判,甚至成为这些物品的奴隶。

三 语言的封闭化

语言是人们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苍白、扁平的词汇会使人们表达复杂事物的能力,以此塑造单向度的思维。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缩写,比如996。在原本八小时工作日的基础上每天要多工作4小时,每周还要多工作一天,这增加了多少工作时长?休息时间减少了多少?把这种模式缩写成996这种苍白简短的词语,会让人们减少对这个词背后的含义的思考,让人们适应996便会适应这种工作模式。

如何控制单向度的人

统治者以技术作为工具,通过为人们制造虚假的需求来让他们不断的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换取昂贵的物品来满足这些需求。由于单向度的人不具有批判性,对于这些虚假的需求不加以辨别的追求,导他们成为这些物品的奴隶。

比如现在的广告宣传的物品主要介绍的不是物品的功能而是效果,比如越野车,他们从来是向你展示的是越野车在各种环境中的性能,而不关心你是否有这种需求。他们把假定的需求灌输给你,让你认为自己有这些需求,而出卖大量的时间与劳动力去换取这些物品从而得到满足。

然而绝大部分人需要的并不是越野车,他们只需要在城市中通勤,甚至连土路都很少走开几十万的越野车和十几万的普通的车子没什么区别。如果人们丧失了批判性,就会坠入这种陷阱。你的需求都是统治者打造出来的,而对应的产品早已经放在橱窗里等着你购买,你只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就可以获得、从而满足这种虚假的幸福。

0x03 跋

马尔库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者,这篇单向度的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修正,他认为在发达的工业下技术成为一种统治人民的温和的工具,让人们在虚假的幸福中,温和的统治中失去自由,失去批判性、失去反抗的能力。

 

“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微信收款码
微信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