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 3‘ 
  2. 脏腑学说与气血 11’
  3. 气血津液 0’
  4. 经络 1‘
  5. 病因 6’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

对立统一、化生万物

特性:

  1. 相对性
  2. 关联性
  3. 无限可分性

阴阳的关系:

  1. 阴阳对立:互相制约、推动事物发展
  2. 阴阳互根:互相依存、不会脱离对方单独存在
  3. 阴阳消长:动态平衡
  4. 阴阳转化

理解:

病理 : 邪气盛正气不缺则为,正气夺而邪气趁虚而入则为

治疗:实则泻之,虚者补之。

实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证:阴虚阳盛,滋阴抑阳、阴盛阳衰,扶阳制阴

五行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行关系:

  • 相生关系:木火土金水木
  • 相克关系:木土水火金木
  • 五行相乘:相克太过
  • 五行相侮:反克

五行病理关系:

  • 母病及子:肝病传心
  • 子病犯母:脾病传心

脏腑学说与气血


  • 五脏属阴:贮藏气血精津液神
  • 六腑属阳:传化物质,对水谷进行收纳、消化、吸收、排泄

心脏:火

  • 主血脉--血液运行的动力
  • 藏神--心神不宁
  • 开窍于舌--心之苗
  • 在液为汗

小肠:与心脏互为表里

  • 功能:受盛化物,分别清浊。

eg.犬细小心肌炎与腹泻

肺脏:金

  • 主气、司呼吸--宗气生成、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
  • 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
  • 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eg.呼吸型犬瘟,被毛杂乱
  • 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大肠:传送之腹、与肺脏互为表里

  • 功能:传化糟粕
  • eg.肺结核:便秘,后期腹泻

肝脏:木

  • 主藏血--贮藏、调节血量
  • 主疏泄--调节脾胃运化、气血运行、精神活动、水液代谢。eg.水肿、腹水、胸水
  • 主筋--运动、爪甲
  • 开窍与目。在液为泪-- eg. 肝火上炎,赤目肿痛,肝血不足,夜盲。

胆囊:与肝脏互为表里

  • 功能--贮藏、排泄胆汁,帮助脾胃运化。往往肝胆同病

脾脏:土

  • 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脾主升清eg.胃病导致内脏下陷、胃下垂、脱肛
  • 主统血--脾气固摄作用。eg.脾虚,慢性出血
  • 主肌肉四肢
  • 开窍于口,在液为涎

胃:与脾脏互为表里,脾胃合称 后天之本

  • 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 特点:以降为顺

肾脏:水

  • 藏精--精的产生、贮藏和转运
  • 主命门之火--元气 先天之本
  • 主水--升清降浊
  • 主纳气--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 主骨生髓、通于脑--EPO促血细胞生成素
  • 开窍于耳,司二阴--eg. 庆大、链霉素--耳毒性、肾毒性
  • 在液为唾

膀胱:津液之腑,与肾脏互为表里

  • 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

三焦:

  位置 脏器 功能
上焦 膈肌以上 心、肺 司呼吸、主血脉
中焦 腕腹部 脾、胃 腐熟水谷
下焦 下腹部 肝、胆囊、大小肠、膀胱 分别清浊
五脏、六腑 五行 主、藏功能 机体组织 开窍

小肠

主血脉、藏身

受盛化物,分别清浊

大肠

主气、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传化糟粕

体表、皮毛

胆囊

藏血、主疏泄(协调脾胃运化;调畅气血;调控精神;通跳水液)、主筋

贮藏、排泄胆汁、帮助脾胃运化

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肌肉四肢

膀胱

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主脑、通于脑

贮存和排泄尿液

 

心包

三焦

 

司呼吸、主血脉、腐熟水谷

分别清浊

   
五脏六腑总结

 

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

\(\begin{cases} 物质之气:是构成动物生命体的物质 \\  功能之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end{cases}\)

血:依靠气的推动。循经经脉流动全身、起到营养和滋润作用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生成 源于肾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肺吸入 水谷精微 水谷之气
位置 通过三焦到达周身 聚于胸中 遍布全身
作用 维持机体正常运作 协助肺呼吸、贯穿血脉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抵御外邪

气的功能:

  • 推动:维持新陈代谢
  • 温熙:维持体温
  • 防御
  • 固摄:血液、津液、其他体液
  • 气化:机体的代谢转化
  • 营养

气的常见病症

病症 主证 治则 方例
气虚 倦怠无力、舌淡无苔、脉虚弱 补气 四君子汤
气陷 垂脱症、舌淡、无苔、脉虚弱 升举中气 补中益气汤
气滞运行不畅 肚腹涨满、疼痛 行气 越鞠丸、橘皮散
气逆走向不顺 咳嗽、气喘、嗳气呕吐 降气镇逆 苏子降气汤-肺、

血液的生成和功能:

血液:水谷精微+营气在心脉中+精血互转

功能:

  • 营养全身
  • 藏神

血的常见病症

病症 主证 治则 方例
血虚证 粘膜苍白、心悸苔白、脉细无力 补血 四物汤
血瘀证运行受阻 血肿、疼痛、出血、舌有淤血、脉细涩 活血祛瘀 桃红四物汤
血热证 身热、躁动不安、口干津少、舌绛红、脉细数 清热凉血 犀角地黄汤
出血证 气虚、慢性便血、血热、出血斑、外伤 补脾摄血、清热凉血、收敛止血 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犀角地黄汤、桃花散

经络 1‘:

\(经络\begin{cases} 经脉—经络系统的主干 \\ 络脉—经脉的分支\end{cases}\)
 

循行部位(阴内阳外) 阴经-脏 阳经-腑

 

前缘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中线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后缘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前缘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中线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后缘 少阴肾经 太阳报膀胱经

病因:

正气:机体抵抗能力

邪气:各种致病因素

实证:正气足而邪气正

虚证:正气衰而邪气入

病因=外感(六淫+疫疠)+内伤(饥饱劳役、逸)

风、寒、暑、湿、燥、火

性质、致病特性及常见病症

–  风邪(春):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六淫之首

  • 阳邪,其性轻扬开泄:主动、升发、向上
  • 善行数变:游走不定eg.风湿
  • 主动:使物体动摇
风证 主证 治则 方例

伤风(寒、热) 发热、咳嗽、流涕、脉浮 祛风解表 麻黄汤 、银翘散
风痹(风湿)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祛风通络 独活寄生汤
风疹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祛风清热  

惹极生风 惊觉昏迷、抽搐震颤 清热熄风  
血虚生风 神昏抽搐、瘫痪不起 滋阴熄风  

 寒邪(冬)

  • 阴冷,易伤阳气
  • 凝滞,易制疼痛,不通则痛
  • 收引,使机体紧缩
寒症 主证 治则 方例

外感伤邪 寒战毛立,无汗身痛、脉浮紧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寒伤脾胃 肠鸣腹泻、腹痛难起 温中散寒 桂心散
内寒 脏腑虚弱而致寒从内生 不同脏腑造成虚寒    

暑邪(夏)

  • 炎热,易发热。口渴,脉洪,汗多
  •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 暑多挟湿
暑邪 主证 治则 方例

伤暑 身热、多汗、气短、尿短赤 清暑生津 香薷散
中暑 津气暴脱、突然倒地、直觉丧失、气粗大汗、脉大而虚
暑热 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舌苔薄白、脉数有力 清暑益气生津 藿香正气散
暑湿 发热、四肢倦怠、粪便稀溏 清暑除湿 白头翁汤、郁金散

湿邪(长夏)

  • 阴邪,阻遏气机、易损阳气、易困于脾
  • 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 其性粘滞,缠绵难退
湿证 主证 治则 方例

湿

湿困卫表 微热不退、四肢沉重、便溏 辛散解表、芳香化湿 藿香正气散
湿滞经络 关节疼痛、游移不定 祛湿通络 独活散
湿毒侵淫 皮肤湿疹、疱疹、水泡 化湿解毒 黄连解毒汤
湿热蕴结

肠胃: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膀胱:尿淋漓、尿浊

肝胆:黄疸

清洁湿热

清热利水

清热利湿

白头翁汤

八正散

茵陈蒿汤

寒湿停滞 腹痛泄泻、肚腹涨满 温中散寒 平胃散
内湿 消化不良、腹泻、腹胀、尿少 温阳健脾、化湿利水 参苓白术散、五苓散

燥邪(秋)

  •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口鼻干燥、皮毛干枯、粪便干结)
  • 燥易伤肺
邪燥 主证 治则 方例

温燥 发热、少汗、干咳、脉数而大

辛凉解表、

清肺润燥

桑杏汤
凉燥

发热恶寒,无汗、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干咳无痰

宣肺解表、

润燥

杏苏散

内燥

失水过多

体虚、口鼻干燥、咽痛干咳、舌燥无津、口色红绛 滋阴润燥

肠燥:当归苁蓉

肺燥:清燥救肺

火/温/热邪

  • 区别:程度上热、温、火;热多为外感,火内外均可
  • 火为极热,其性上炎
  • 易生风动血
  • 易伤津液
  • 易致疮痈肿毒 eg.溃疡
火邪 主证 治则 方例
实火 高热、贪饮、喘粗、尿短赤、咳嗽、便秘、脉数有力 清热泻火 黄连解毒汤
虚火 体瘦毛焦、口渴但不多饮、盗汗、脉数无力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汤

内伤:饥+饱+劳役+逸

  • 饥:营养不良气血两虚
  • 饱:过食:积食、臌气、结证
  • 劳役:使役过度、气耗津亏
  • 逸:运动不足,气血瘀滞

 

 

 

 

 

风邪-春
  • 阳邪,其性轻扬开泄:主动、升发、向上
  • 善行数变:游走不定eg.风湿
  • 主动:使物体动摇

风寒: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银翘散

风湿:独活散、独活寄生汤

寒邪-冬
  • 阴冷,易伤阳气
  • 凝滞,易制疼痛,不通则痛
  • 收引,使机体紧缩

外感寒邪:麻黄汤

胃寒:桂心散

脾胃虚寒:理中汤

小肠中寒:橘皮散

肾阳虚寒:肾气丸

暑邪-夏
  • 炎热,易发热。口渴,脉洪,汗多
  •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 暑多挟湿

中暑:香薷散

暑热:藿香正气散

暑湿:白头翁汤、郁金散

湿邪-长夏
  • 阴邪,阻遏气机、易损阳气、易困于脾
  • 湿性重浊,其性趋下
  • 其性粘滞,缠绵难退

风湿:独活散、独活寄生汤

大肠湿热:白头翁汤

膀胱湿热:八正散

肝胆湿热:茵陈蒿汤

内伤湿滞:五苓散

燥邪-秋
  • 燥性干燥,易伤津液(口鼻干燥、皮毛干枯、粪便干结)
  • 燥易伤肺
大肠液亏:当归苁蓉汤
火邪
  • 区别:程度上热、温、火;热多为外感,火内外均可
  • 火为极热,其性上炎
  • 易生风动血
  • 易伤津液
  • 易致疮痈肿毒 eg.溃疡

实火:黄连解毒汤、白虎汤

虚火:六味地黄汤

肝火上炎:决明散

热结肠道、阳明腑证:大承气汤

肺热咳嗽/温热在肺:麻杏石甘汤

营养不良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四君子汤、四物汤
过食:积食、臌气、结证

积食:曲x散

结症:大承气汤

劳役 使役过度、气耗津亏 气耗津亏:生脉饮、肾气丸
运动不足,气血瘀滞 气血瘀滞:桃红四物汤、红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