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辩证施治

中兽医学 第二章、辨证施治

诊法 5‘

望闻问切

口色:颜色、舌色、舌苔、口津、温度等

异常口色:

  • 白色:虚
  • 赤色:热
  • 青色:寒、痛
  • 黄色:湿
  • 黑色:极寒、极热

异常口津:

  • 粘稠干燥:燥热伤津
  • 口干、舌面有褶皱:阴虚液亏,脱水
  • 多而清稀、口腔滑利:寒症或内停水湿

舌苔

有无 苔质 舌苔颜色
有→无:胃气渐复、好转

薄:正常、表证

厚:里证

白色:正常/表证
有→无:胃气虚衰,欠佳

润:津液未伤/水湿停滞

燥:津液已伤

黄色:里常/表证
  腻:湿气蕴结 黑色:病情危重

切脉:

位置:

  • --双凫脉、颌外动脉
  • 、骆驼--尾动脉
  • 羊、猪、犬股动脉

常见脉象

分类依据 名称 主证 脉象
力量强弱 虚脉 虚证 无论用多大的力取脉均感无力;按之空虚
实脉 实证 无论用多大的力取脉均感有力;按之实满
部位深浅 浮脉 表证 轻按即得;重按反而觉得脉减
沉脉 里证 轻取不得;重按才得
脉搏快慢 迟脉 寒症 脉动缓慢
数脉 热症 脉动急促
大纲
洪脉 热盛(多见于实热证) 脉阔、波动大
细脉/弱 虚证(多见于血虚阴虚) 脉道充盈不足,脉幅细小,波动小
滑脉 妊娠;湿证 往来流利,圆滑
涩脉 精血不足、血瘀气滞 往来不利,艰涩,欲来未来,顿挫
弦脉 肝胆疾病、疼痛、痰饮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紧脉 寒症、疼痛、积食 绷急弹指
常考

 

 

辩证

八纲辨证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四个角度描述疾病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
六经辨证 结合经络生理功能,对外感病症的辩证分析
卫气营血 在外感病中,根据温热病由浅入深的病程来分析热性病的方法

八纲辨证 3‘

  • 阴阳:总纲,疾病的类别
  • 表里:疾病的部位
  • 寒热:疾病的性质 
  • 虚实:正邪盛衰关系
  表证 里证
病因 外邪侵犯机体
  • 表邪入里
  • 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 内伤引起脏腑失调-
证候特点 病位表浅,起病急,病程短,舌苔薄白,脉浮,见于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 病位深及脏腑,脉沉
治疗

汗法

风寒:辛温解表

风热:辛凉解表

因病而治
  热症 寒症
病因
  • 外热侵体
  • 内阴虚衰
  • 外寒侵体
  • 内阳虚摔
证候特点 k口色红,舌苔黄;脉数,身热,呼出热气,损伤津液,口津干少,口渴贪饮,尿短赤,粪干或泻痢腥臭 口色淡白或淡青,舌苔白,脉迟,鼻寒耳凉,四肢发凉。不伤津液,口津滑利,尿清长,粪稀
治疗 r热者寒之,滋阴抑阳。清热药或滋阴药 寒者热之,扶阳制阴。应用温里药或壮阳药
  实症 虚症
病因 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 正气虚而邪气入
证候特点 口色红黄,舌苔厚,脉实有力,高热、烦躁、喘息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口色淡白。舌质如棉,舌苔少或无,脉虚弱无力,头低耳耸,体瘦毛焦,四肢无力,虚汗,虚喘,消化不全
治疗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脏腑辨证 43’

脏腑对应关系:

  • 心脏——小肠——火——舌
  • 肺脏——大肠——金——鼻
  • 肝脏——胆囊——木——目
  • 脾脏——胃脏——土——口
  • 肾脏——膀胱——水——耳

肝胆 7’

肝胆病症 主证 治则 方例
肝火上炎 两目红肿,羞明流泪,尿浓赤黄,口色鲜红,脉玄数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决明散、龙胆泻肝汤
肝血虚 眼干、视力衰退、倦怠肯卧、站立不稳、肢体麻木、口色淡白、脉弦细 滋阴养血、平肝明目 四物汤

热极生风 高热、痉挛抽搐、强直、神志不清、舌质红绛、脉弦数 清热、熄风、镇痉 羚羊钩藤汤
肝阳化风 神魂似醉、站立不稳偏头直颈、舌质红、脉弦数有力 平肝熄风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如其名)
阴虚生风 形体消瘦、四肢蠕动、口舌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z滋阴定风 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 蹄壳干枯龟裂,口色淡白、脉细、麻木震颤 养血熄风 复脉汤
肝胆湿热 黄疸鲜明如橘,尿液短赤黄而浑浊 清利肝胆湿热 茵陈蒿汤

脾胃 4‘

脾胃病症 主证 治则 方例

脾虚不运 草料迟细,体瘦毛焦、尿短粪稀、口色淡黄、舌苔白、脉弱 益气健脾 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
脾气下陷 久泻不止、脱肛等垂脱症 益气升阳 补中益气汤
脾不不统血 便血尿、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体瘦毛焦、口色淡白、脉细弱 益气摄血、引血归经 归脾汤
脾阳虚 脾不健运、消化不良、形寒怕冷、肠鸣腹痛、口色青白、脉沉迟 温中散寒 理中汤
寒湿困脾 粪便稀薄,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象迟缓 温中化湿 胃苓散
胃阴虚 体瘦毛焦、皮肤松弛、尿少色浓、口色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滋养胃阴 y养胃汤
胃寒 形寒怕冷、消化不良、口色淡或清白、苔白而滑、脉象洪数 温胃散寒 桂心散
胃热 耳鼻温热、消化不良、口色鲜红、舌有黄苔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清胃解热散
胃食滞 不食、肚腹涨满 消食导滞 曲糵散

肺与大肠 31‘

肺与大肠 主证 治则 方例
肺气虚 久咳久喘、咳喘无力、口色淡白、脉象细弱 补肺益气、止咳定喘 补肺散
肺阴虚 干咳、鼻液粘稠、低热、盗汗、口色红、舌无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 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肾肺入)
痰饮阻肺 咳嗽、气喘、鼻液增多、白而黏稠、舌苔白腻、滑脉 燥湿化痰 二陈汤
风寒束肺 咳嗽气喘、发热轻而恶寒重、清涕、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宣肺散寒、祛痰止咳 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肺 咳嗽、鼻流黄涕、咽喉肿痛、口色偏红、舌苔薄白或黄白、脉浮数 疏风散热、宣通肺气 银翘散(银翘风热温病初)
肺热咳喘 咳声洪亮、鼻涕黄而粘稠、咽喉肿痛、粪便干燥、尿短赤,口色赤红、舌苔黄燥、脉洪数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
大肠 大肠液亏 便秘、孥责难下、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数 润肠通便 当归苁蓉汤(当归苁蓉润下牛)
食积大肠 便秘、肚腹涨满、食欲废绝、口腔酸臭、尿少色浓,口色赤红、舌苔黄厚、脉沉而有力 通便攻下、行气止痛 大承气汤
大肠湿热 发热、腹痛起卧、泻痢腥臭、甚至脓血混杂、口干舌燥、口渴贪饮、尿液短赤、口色红黄、舌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清热利湿、调和气血 白头翁汤、郁金散
大肠冷泻 耳鼻发凉、肠鸣如雷、泻粪如水、腹痛、尿少而清、口色青黄、舌苔白滑、脉象沉迟 温中散寒、渗湿利水 g桂心散

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 主证 治则 方例
心气虚 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舌苔淡白、脉虚 养心益气、安神定悸 养心汤
心阳虚 心气虚证+形寒肢冷、舌淡或暗紫、脉细弱 温心阳、安心神 保元汤
心血虚 心悸、躁动、易惊、口色淡白、脉细弱 补血养心、镇静安神 归脾汤
心阴虚 心血虚证+低热不退、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养心阴、安心神 补心丹
心热内盛 高热、大汗、精神沉郁、粪干尿少、口渴、舌红、脉象洪数 清心泻火、养阴安神 香薷散
痰火扰心 发热、气粗、狂躁、型扽、舌苔黄腻、脉滑数 清心祛痰,镇静安神 镇心散
小肠中寒 腹痛起卧、肠鸣、粪便稀薄、口内湿滑、口色清白、脉象迟沉 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橘皮散(伤水起卧用橘皮)

肾 1’

肾与膀胱 主证 治则 方例

肾阳虚衰 四肢寒凉、腰痿、四肢下部浮肿、性欲减退、不孕不育、口色淡、舌苔白、脉沉迟无力 温补肾阳 肾气丸
肾气不固 小便频、尿不尽、滑精早泄、胎动不安、舌淡苔白、脉沉弱 固摄肾气 缩泉丸
肾阴虚 形体瘦弱、腰胯无力、盗汗、不孕不育、视力减退、口干、色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汤
膀胱湿热 尿频而急、排尿困难、排尿痛苦、尿液异常、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清热利湿 八正散

六经辨证 3‘

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病(六腑):热症、实证

三阴—(五脏)

循行部位(内阴外阳) 阴经(脏) 阳经(腑)  

前缘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大(肠)
中线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三(焦)
后缘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小(肠)

前缘 太阴脾经 明阳胃经 蔚(胃)
中线 j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单(胆)
后缘 少阴肾经 t太阳膀胱经 身(肾-膀胱)
    侵犯脏腑 证候名称 证候 治则 方例

太阳病症 风寒表证 太阳伤寒 发热、无汗、咳嗽、气喘、脉浮紧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汤
太阳中风 发热、有汗、脉浮缓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桂枝汤
阳明病症 胃肠 阳明经证 身热、出汗、身热粗喘、口渴欲饮、舌苔黄燥、脉洪大 清热生津 白虎汤
阳明腑证 身热出汗、粪便燥结、粪球干小、尿短赤、脉沉而有力 清热写下 大承气汤
少阳病证 半表半里 少阳病 微热不退,寒热往来(时好时坏)、不思饮食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太阴病症 脾胃虚寒 太阴病 腹痛、腹胀、粪便清稀、舌苔白、脉细缓 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理中汤
少阴病证 心肾阳衰 少阴寒化证 恶寒、嗜睡、立少喜卧、耳鼻发凉、四肢厥冷、体温偏低、脉沉细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少阴热化证 口燥、咽痛、烦躁不安、舌红绛、脉细数 滋阴泻火 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症 肝肾阳衰、和阳气复、来的寒热、错杂证候 寒厥 四肢厥冷、口色淡白、无热恶寒、体温偏低、脉细微 回阳救逆 四逆汤
热厥 四肢厥冷、口色红、恶热、口腔干燥、尿短赤 清热和阴 白虎汤
蛔厥 寒热交错、四肢厥冷和复温交替出现,口色欲饮、呕吐或吐蛔虫,粘膜黄染 调理寒热、和胃驱虫 乌梅丸

卫气营血辩证 1’

外感温热病的辩证:侵入顺序: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病位 脏器 用药类型
卫分 最浅表 肺、皮毛 辛凉解表
气分 里证 肺/肠/胃 清热生津
营分 更里 心/心包 清营透热
血分 最深 肝/肾 清热凉血
并写入侵 病位 主证 治则 方例
卫分 主表:病在肺与皮毛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咽喉肿痛、口干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气分 主里:病在肺、肠、胃等脏腑 温热在肺 发热、咳嗽、口色艳红、舌苔黄燥、脉洪数 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
热入阳明 身热大汗、口渴喜饮、口津干燥、口红苔黄、脉洪大 清热生津 白虎汤
热结肠道 发热、粪便干、结症、腹痛、尿短赤、口津干燥、口色深红、舌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滋阴清热通便 增液承气汤
营分 邪热深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 热伤营阴 高热、躁动不安、呼吸喘促、舌质红绛、斑疹、脉细数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营汤
热入心包 高热神昏、四肢厥冷或抽搐、舌绛、脉数 清心开窍 清宫汤
血分 邪热深入血液,病在肝、肾、耗血、动血 血热妄行 身热神昏、粘膜发斑、尿血、便血、口色深将、脉数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气血两燔 身大热、口渴喜饮、口燥苔焦、便血、脉数 清气分热、解血分毒 清瘟败毒饮
肝热动风 高热、抽搐、神经症状、口色将深、脉弦数 清热平肝熄风 羚羊钩藤汤

相同病症不同名字

本质 八纲辨证 脏腑 六经 卫气营血 方例
外感风寒   表寒症 风寒束肺 太阳病症    
风寒表实 太阳伤寒 麻黄汤
风寒表虚 t太阳中风 桂枝汤
外感风热 表热症 风热犯肺   热入卫分 银翘散
热邪入里 里热症   阳明经证 热入气分 白虎汤
结症 里热症 食积大肠 阳明腑证 热结肠道 大承气汤
热喘 里热症 f肺热咳喘   温热在肺 麻杏石甘汤

防治法则 2‘

  • 主要治则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扶正——祛邪

  • 祛邪兼扶正、扶正见祛邪、先扶正后祛邪、先祛邪后扶正-

急病先缓解——急则治标

病缓则究其病因——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正治(常规治疗)与反治(顺着疾病发展治疗)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内治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